盈彩体育注册(中国)有限公司
盈彩体育注册(中国)有限公司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盈彩体育注册(中国)有限公司 数学建模笔记

数学建模笔记

2023-11-03 18:47:34| 来源: 网络整理

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开始了,没参加过比赛的小白决定试一试。不过小白本白建模经历较少,水平一般,只能不断学习来弥补一下了。今天学校也开始了数学建模培训,经过几个小时的学习之后……我决定还是先看一些简单的偏应用的建模方式吧。嗯,所以就从哔哩哔哩上找到一个数学建模课程学习。ok,废话不多说,直接开始啦~

这套课程由清风老师讲解,文章末尾有其公众号及试听课地址。该课程主要讲解了十个模型,并讲解了相应的常用算法,今天就学习一下第一个模型——评价类模型吧。

简介

评价类模型应该是最基础的模型之一了,往往对应着生活中一些很实际的问题。例如,高考结束了,你是选择南大还是武大呢?已知今天空气中几种污染气体的浓度,如何确定空气质量等级呢?放假想要出去旅游,有好几个备选目的地,如果只能选一个,该去哪里呢?这些都是典型的评价类问题,其目的往往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在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,本质上就是对各种方案做出评价。

对评价类问题建模,往往需要考虑三个方面:

评价的目标是什么?达成目标的方案有哪些?评价的指标/准则是什么?

例如,高考后选择南大还是武大呢?评价的目标就是选择学校,达成目标的方案就是选择南大或者选择武大,相关的指标有学科实力,校园景色,男女比例等等。

我们可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?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列个表格打打分,如图所示。

我们可以给予评价指标不同的权重,之后按照每个指标给南大和武大打分,最后再加权求和,便可以给出两个学校比较合理的得分,作为我们评价的最终结果。之后便选择得分更高的那个学校去上学啦~

考虑到对于不同的评价问题存在不同的指标,其量纲往往是不同的,不一定都是以分数都是衡量标准。因此对于某个指标,给不同的方案进行打分时,我们依然以“权重”作为其衡量的标准,其权重之和为1即可。如上图所示,相同颜色的单元格和为1,指标权重比较好理解,给予指标以不同的权重以加权。打分也是以“权重”来衡量,南大在学习氛围方面是0.6,武大便是0.4。如果再加一个东南,那学习氛围方面可能就是0.3,0.25,0.45,其加和依然是1。当然,我们也可以将正常打分作为衡量标准,例如学习氛围分数分别为95,90。但是为了整体更方便计算,这里选择“权重”作为衡量的标准,特此说明。

解决评价类模型的方法有四种,分别是层析分析法,TOPSIS法,模糊综合评价法,灰色关联分析法。其原理各有差别,但是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,也就是通过加权求和进行打分,最后选出最高分。区别便是不同的方法里,“分数”的表示不太相同,我们慢慢谈。

层析分析法

ok,先介绍第一个方法,层次分析法,简称AHP,主要用于解决各种评价类问题。其适用对象往往是,不给出具体指标及指标权重,也不给出每一种方案在指标内部的权重。例如,小明想去旅游,有苏杭,北戴河,桂林三个城市可以选择,请确定评价指标,形成评价体系为小明选择最佳方案。看,这个题干就是光秃秃的,给三个方案,选择最好的,什么指标和权重都没给,这也是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的题目类型。

遇到问题不要慌,大喊一声奥力给……啊不是,遇到这个问题想一想我们解决的一般方法。首先确定目标,嗯,选择旅游目的地;之后看看有哪些方案,嗯,题目给了,有三种;再想想评价指标是什么?嗯,题目没给,需要解决这个困难。

对于没有给出评价指标的问题,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常识,或者他人已经完成的研究来设定评价指标。例如我们自己去旅游时,会考虑景色,住宿价格,交通等等。有时候自己考虑不太全面,需要参考别的研究中用到的指标,可以去知网等论文平台进行查询。如图。

假如没有找到相关文献,那就小组头脑风暴吧,或者知乎百度走一走,总能找到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指标。这里我们选择景色,花费,居住,饮食,交通作为衡量旅游目的地的指标。

解决了指标问题,我们就要开始打分了。但是我们这个时候没有指标权重,同一指标下也没有各种方案的打分。这个时候就需要获得这些数据。如何获得呢?可以直接问小明,“小明小明,你来给指标排个序,顺便给方案打个分吧”,这样当然可以,但是建模比赛时,没有小明给你问,发问卷调查太耽误时间,自己随便填又显得很不专业。而且对于同一个人来说,同时面对五个指标进行权重排序,由于指标较多,不同的时间点往往有不同的答案,因此也不太稳定,今天我觉得是0.2,0.2,0.3,0.2,0.1,明天可能就觉得是0.2,0.3,0.2,0.1,0.2了。嗯,这就是为什么要用到层次分析法了。既然一次性考虑五个指标容易出现变卦行为,且建模中凭感觉给数字也不太可靠,那我们就用一个比较科学又显得又水平的方法进行权重分配,也就是层次分析法。

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如下:对于多个指标,我们可以两个两个进行比较评价,根据两两比较的结果来判断权重。为了进行量化,层次分析法使用了九个等级18个数字来比较两个指标之间的重要性(满意度),如下图。

举例说明,假如有一个小明在你面前,你就可以问他,“小明小明,你觉得对于旅游景点而言,花费和景色哪个更重要?重要程度是多少?”利用上图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,如果小明觉得,感觉花费比景色稍稍重要一点点,嗯,稍稍重要一点儿,那应该是介于同等重要和稍微重要之间吧,那花费对景色的标度就是2,景色对花费的标度就是1/2,也就说明花费应该比景色稍微具有更高的权重。具体填写时,没有小明回答你,因此往往就问队友或者自己。同样,对于“稍微重要一点点”,不同的人理解的程度就不同,可能就有人觉得,应该介于“稍微重要”和“明显重要”之间,那此时花费对景色的标度就是4,这个因人而异啦。

按照上面的问法,两两比较,也就是 C 5 2 = 10 C_5^2=10 C52​=10次询问,并给出相应的标度。可以发现,两两比较要比五个一起比较更为准确稳定,同时给出了九个等级的量化指标,比直接凭感觉填写又要准确一些。为了方便记录以及接下来的运算,我们使用矩阵的形式记录结果,这个矩阵也被称之为判断矩阵。

这是一个5×5的方阵,所有的判断矩阵都是方阵,我们记为 A A A,对应的元素为$a_{ij} , 其 中 ,其中 ,其中a_{ij} 的 意 思 是 与 指 标 的意思是与指标 的意思是与指标j 相 比 , 指 标 相比,指标 相比,指标i 的 重 要 程 度 。 例 如 矩 阵 中 的重要程度。例如矩阵中 的重要程度。例如矩阵中a_{25} =5 , 花 费 相 对 于 交 通 , 就 是 明 显 重 要 。 实 际 意 义 上 就 代 表 我 们 可 以 为 了 节 省 花 费 而 选 择 更 便 宜 的 交 通 。 判 断 矩 阵 主 对 角 线 元 素 都 是 1 , 也 就 说 明 相 同 指 标 是 一 样 重 要 的 。 同 时 , ,花费相对于交通,就是明显重要。实际意义上就代表我们可以为了节省花费而选择更便宜的交通。判断矩阵主对角线元素都是1,也就说明相同指标是一样重要的。同时, ,花费相对于交通,就是明显重要。实际意义上就代表我们可以为了节省花费而选择更便宜的交通。判断矩阵主对角线元素都是1,也就说明相同指标是一样重要的。同时,a_{ij} >0 且 且 且a_{ij}*a_{ji}=1$,我们称满足这一条件的矩阵为正互反矩阵。

这个判断矩阵在形成的过程中,有可能出现某种不一致的现象。例如假设你觉得居住比饮食重要,又觉得饮食比交通重要,但是在居住和交通比较时,又觉得交通比居住重要,这就出现了重要程度的不一致现象。由于重要程度可以用数字量化,因此在比较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传递性。上述的判断即是不满足传递性。

这里我们引出一个概念,一致矩阵。我们可以定义 a i j = i 的 重 要 程 度 j 的 重 要 程 度 a_{ij}=frac {i的重要程度}{j的重要程度} aij​=j的重要程度i的重要程度​, a j k = j 的 重 要 程 度 k 的 重 要 程 度 a_{jk}=frac {j的重要程度}{k的重要程度} ajk​=k的重要程度j的重要程度​,那么 a i k = i 的 重 要 程 度 k 的 重 要 程 度 = a i j ∗ a j k a_{ik}=frac {i的重要程度}{k的重要程度}=a_{ij}*a_{jk} aik​=k的重要程度i的重要程度​=aij​∗ajk​。这种定义方式是合理的,因为我们用1~9量化指标 i i i对指标 j j j的重要程度时,隐含了将指标 j j j的重要程度设为1的假设。而如果一个正互反矩阵,满足 a i k = a i j ∗ a j k a_{ik}=a_{ij}*a_{jk} aik​=aij​∗ajk​,我们称这样的矩阵是一致矩阵。这里给出两个矩阵,一个是一致矩阵,一个不是。

如果一个判断矩阵是一致矩阵,那么我们应用层次分析法,从形式逻辑上看无疑是最为成功的。因为在层次分析法的框架下,重要程度之间的比较满足 a i k = a i j ∗ a j k a_{ik}=a_{ij}*a_{jk} aik​=aij​∗ajk​理应满足这种关系,如果我们的判断矩阵刚好是一致矩阵,那我们对重要程度的衡量在形式上是十分准确的。但如果我们的判断矩阵最终和一致矩阵不同,那就说明我们在判断的过程中,心理预期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。因为我们的心理预期应该并不满足上述的乘法关系,我们往往凭感觉而不是数据进行判断。所以对于判断矩阵,我们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检验——一致性检验。一致性检验用来检测判断矩阵与一致矩阵的偏差度,如果偏差在接受范围内,那么我们可以接受这个判断矩阵作为我们心理预期的量化指标。如果偏差无法接受,那则说明,我们在层次分析法的框架下,对于心理预期的量化是失败的。如果还想运用层次分析法解题,就要重新判断了。

接下来就是如何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,也就是检测判断矩阵与一致性矩阵的偏差。由于个人能力以及篇幅问题,这里不对检验的原理进行证明,直接给出一致性检验的步骤。不过依然给出一个引理作为参考。 由引理大概可以感受到,判断一致性需要将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与阶数进行比较。一共需要三步:

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 I = λ m a x − n n − 1 CI=frac {lambda_{max}-n}{n-1} CI=n−1λmax​−n​,其中 λ m a x lambda_{max} λmax​为判断矩阵最大的特征值(如果特征值中有虚数,比较的是特征值的模长), n n n是判断矩阵的阶数。查找对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,直接查表就好了 3.计算一致性比例CR C R = C I R I CR=frac {CI}{RI} CR=RICI​ 之后就可以下判断了,如果CR


【本文地址】 转载请注明 

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

CopyRight 2018-2019 盈彩体育注册(中国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40606号-1